[1] |
任海, 彭少麟, 陆宏芳.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恢复生态学[J]. 生态学报, 2004, 24(8): 1756-1764.
|
[2] |
任海, 彭少麟. 恢复生态学导论[M]. 北京: 科学出版社,2001: 11-14.
|
[3] |
郭晓敏, 牛德奎, 刘苑秋, 杜天真, 肖舜祯, 叶学华. 江西省不同类型退化荒山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措施[J]. 生态学报, 2002, 22(6): 877-884.
|
[4] |
王树功, 杨海生, 周永章, 黎夏, 覃朝锋, 陈桂珠. 湿地植物生长模型在红树林湿地人工恢复调控中的应用——以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恢复为例[J]. 西北植物学报, 2006, 25(10): 2024-2029.
|
[5] |
周厚诚, 任海, 彭少麟. 广东南澳岛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群落动态研究[J]. 植物生态学报, 2001, 25(3): 298-305.
|
[6] |
彭少麟. 中国南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及其生态效应[J].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, 1995, 1(4): 403-414.
|
[7] |
张华兵. 自然和人为影响下海滨湿地景观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[D]. 南京:南京师范大学, 2013: 1-133.
|
[8] |
彭逸生, 周炎武, 陈桂珠. 红树林湿地恢复研究进展[J]. 生态学报, 2008, 28(2): 786-797.
|
[9] |
邢福武, 秦新生, 严岳鸿. 澳门的植物区系[J]. 植物研究, 2004, 23(4): 472-477.
|
[10] |
曾凤, 张荣京,邢福武, 张素梅, 潘永华, 陈红锋. 澳门青洲山翻白叶树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[J]. 西北植物学报, 2009, 29(8): 1684-1691.
|
[11] |
宋贤利, 邢福武, 易绮斐, 郭菲力. 澳门松山阴香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[J]. 福建林业科技, 2013, 40(3): 1-7.
|
[12] |
王发国, 邢福武, 叶华谷, 严岳鸿. 澳门路环岛灌丛群落的特征[J]. 植物研究, 2005, 25(2): 236-241.
|
[13] |
彭少麟, 陆宏芳, 梁冠峰. 澳门离岛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及其效益[J]. 生态环境, 2004, 13(3): 301-305.
|
[14] |
施达时, 白加路. 离岛绿化区的发展[M]. 周庆忠译. 澳门: 澳门民政总署, 2002: 22-55.
|
[15] |
王伯荪, 余世孝, 彭少麟. 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[M]. 广州: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, 1996: 8-30.
|
[16] |
方精云, 王襄平, 沈泽昊, 唐志尧, 贺金生, 于丹, 江源, 王志恒, 郑成洋, 朱江玲, 郭兆迪.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、方法和技术规范[J]. 生物多样性, 2009, 17 (6): 533-548.
|
[17] |
林鹏. 植物群落学[M]. 上海: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, 1986: 45-67.
|
[18] |
杨晓丽, 邢福武, 陈树钢, 曾庆文. 广东省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厚叶木莲的群落特征研究[J].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, 2013, 21(4): 356-364.
|
[19] |
张祝平, 丁明懋, 何道泉. 鼎湖山黄果厚壳桂群落的组成种类和结构特征[J]. 热带地理, 1993, 13(4): 351-357.
|
[20] |
彭少麟, 王伯荪. 鼎湖山森林群落分析Ⅰ.物种多样性[J]. 生态科学, 1983(1): 11-17.
|
[21] |
黄柳菁, 张荣京, 王发国, 郑希龙, 陈红锋, 邢福武. 澳门青洲山白楸+假苹婆+破布叶群落特征研究[J]. 武汉植物学研究, 2010, 28(1): 81-89.
|
[22] |
梁冠欣, 郑希龙, 王发国, 邢福武, 张素梅, 潘永华. 澳门青洲山假柿木姜子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[J]. 林业资源管理, 2009(4): 54-60.
|
[23] |
王伯荪. 植物种群学[M]. 广州: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, 1995: 8-20.
|
[24] |
张佳平, 丁彦芬. 江苏云台山糙叶树群落调查及植物配置模式研究[J]. 中国园林, 2013, 29(4): 18-23.
|
[25] |
彭少麟.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动态学[M]. 北京: 科学出版社, 1996: 30-101.
|
[26] |
彭少麟, 余作岳, 张文其, 曾小平. 鹤山亚热带丘陵人工林群落分析[J].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, 1992, 16(1): 1-10.
|
[27] |
曹洪麟, 余作岳. 广东南部电白小良试验站 4 种森林群落结构的对比研究[J].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, 1998, 4(4): 315-319.
|
[28] |
任海, 李萍, 周厚诚, 张倩媚. 海岛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[J]. 生态科学, 2001, 20(1,2): 60-64.
|
[29] |
周劲松, 王发国, 邢福武, 周锦超, Corlett RT. 香港蒲苔群岛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植被的研究[J] . 中山大学学报: 自然科学版, 2005, 44(Sup.6): 236-241.
|
[30] |
徐馨, 王法明, 邹碧, 李钦禄, 王刚, 李应文, 凌清云, 李志安. 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状况研究[J]. 生态环境学报, 2013, 22(9): 1514-1522.
|
[31] |
彭少麟, 陈章和. 广东亚热带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[J]. 生态科学, 1983(2): 98-104.
|
[32] |
彭少麟, 周厚诚, 陈天杏, 郭少聪. 广东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数量特征[J].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, 1989, 13(1): 10-17.
|
[33] |
任斌斌, 李树华. 模拟延安地区自然群落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[J]. 中国园林, 2010(5): 87-90.
|